简体 繁体 无障碍阅读
首页
济宁畜牧政务公开互动交流办事服务行业动态畜牧科技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县域动态
既要“六畜兴旺” 又要山清水秀山东泗水:探寻畜禽粪污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循环农业发展

发布日期:2019-01-03 11:05:58来源:济宁市畜牧兽医局字号:[ ]

 

       通讯员  包庆淼  周凯

    “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真是变废为宝啊!我得了很大的实惠。”1221日,山东省泗水县众成蛋鸡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仲勤高兴地说:“项目实施后,不仅每年能直接增加几十万块的有机肥料钱,还间接地提高了鸡蛋商品价格,每年又多收入100多万块呢!”这是一个省级蛋鸡标准化养殖示范场,蛋鸡存栏规模达10万只,日产鸡蛋5000公斤,该公司完全掌握鲁南鸡蛋报价的主动权。

       去年夏,该养殖基地的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获得中央财政补贴资金93万元,企业自筹资金320万元,先后对鸡舍及配套设施进行了系统改造升级,鸡粪实现了传运带每日一清理,鸡舍内定时喷淋雾化消毒,养殖环境大幅度改善。同时,新建一处年产1500吨的有机肥料厂。6号鸡棚管理员董绍萍已在这个养殖场干了6年,她说:“原先,我得天天戴着口罩上班,鸡粪味大,熏的眼疼。现在可好了,鸡粪天天清,每隔十五分钟,这台生态养殖除味杀菌系统设备就自动喷淋一次。”正是由于养殖环境的提升,今年814日,该企业生产的鸡蛋通过专业技术部门的技术指标监测,达到无抗蛋标准。近日,该公司又牵头成立了泗水县福万家富晒无抗蛋养殖协会,并注册了“福万家富晒无抗蛋”商标。目前,无抗鸡蛋尽管每公斤价格高出普通鸡蛋0.8元钱,仍倍受北京、上海、广州、济南等大城市消费者的青睐。

      “我们场治污的特点主要是采取固液分离与雨污分离同步,用干湿分离机及时将猪粪制成干粪,把干粪卖给有机肥料加工厂加工,把发酵好的粪水浇灌到周边的杨树林。”泗水县泉润养殖基地负责人薛明介绍说,他家是一个采用“自繁自养”模式、年出栏2000头生猪的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借助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重点县项目,共投资50余万元配套建设治污系统,达到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12321”标准,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与泗水县泉润养殖基地有一路之隔的泗水泉林永发养殖场是一处总存栏5万套父母代种鸡、年出栏1000万羽鸡苗的省级龙头种鸡场。该场利用中央财政补贴资金186万元,自筹资金200余万元,建设一处日处理40吨粪污的有机肥料厂,在处理本养殖场日产6吨鸡粪的基础上,与周边30个规模养殖场签订粪便收购合同。同时,该场还投资建设了2座沼气池和1座沼气储存柜,粪污采用“厌氧+还田”工艺处理养殖废弃物,产生的沼气供给本村于凤刚、韩光玉、韩光国等100余户村民免费使用,沼液沼渣作为有机肥回用于农田。

        在华村镇北陈家庄富硒绿色无公害葡萄基地,大棚管理员王克秀边打开沼液闸阀边说:“用沼液浇葡萄好处非常多,基本没有虫害,关键是葡萄口感好。”王克秀用的沼液得益于泗水县华村镇泗河源畜禽良种繁育场实施的“种养结合、就近还田”项目。该项目获得中央财政补贴28.6万元,自筹资金40万元,建设沼气池、沼液池、排污池等,采取种养结合模式,将沼液通过管道直接进入种植区。在泗水,走百家串百户,每家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利用的方法和模式各有千秋,但效果和目标都是一致的,既要“六畜兴旺”,又要山清水秀。

       “现在,通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生产出更多的有机肥料,对农民加以引导使用,减少农药化肥的用量,不仅减少土地板结,还为泗水生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奠定了基础。”泗水县农业局副局长段晓慧说:“这非常有利于我们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打造‘泗泉食美’农产品品牌。”

    泗水县是济宁市唯一没有煤矿的纯山区农业县,资源相对匮乏。该县立足县情,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提出建设“果牧大县”的目标,大力发展畜牧业,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全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逐年增长,连续12年被列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截止2017年底,全县存栏牛4.2万头,生猪35.4万头,羊34万只,家禽665万只,畜牧业产值32.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6.5%

        然而,在畜牧业“高歌猛进”的同时,也给环保带来较大的压力,由于养殖场普遍档次不高,造成畜禽粪污大多经过简单处理后排放,有的甚至直接排放,既没有实现资源化利用,还造成了污染。该县畜牧发展与环境保护进入两难境地,不发展畜牧,养殖户怎么增收?不保护环境,时代不允许、群众不满意。为此,县委、县政府责成畜牧、环保等部门多次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并不断探寻符合泗水县情的畜牧发展路径。据泗水县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张炎介绍,20176月,泗水县迎来了新机遇,经过多轮竞争,泗水被原农业部、财政部列入全国首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重点县,承担中央资金3650万元、总投资9260万元的项目建设任务。于是,该县以泗水独特的山区资源优势为基础,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坚持保供给与保环境并重,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针,坚持“种养结合、生态还田”的原则,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全面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他们紧紧围绕“提、治、转”思路,筛选出349家规模养殖户,参与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重点县项目,加快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提资增效。共整合各类资金1.2亿元,新建储粪棚2.6万平方、污水沉淀池2.2万立方、沼液池73个,建设有机肥生产车间7600平方米,安装养殖场除臭喷淋设备230家,采购有机肥生产线、运输车辆等139台套,安装太阳能沼气池139组,配套刮粪机、固液分离机、翻抛机42台,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100%。全县建成10家规模有机肥料加工厂,年产量达8万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建立长效机制,泗水县制定出台了《畜牧业绿色发展规划》和《畜禽粪污处理利用规划》,每年列支500万元用于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列支100万元用于畜牧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对畜禽规模养殖依法依规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严厉查处违法养殖和污染环境行为,坚决防止“污染—整治—回潮—再整治”的恶性循环。泗水县环保局副局长范杰说:“通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一系列大动作,我们不用担心因畜牧发展会带来环保压力了。”

       目前,泗水县已初步构建起了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推动畜牧业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新路子,被评为全国首批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全县形成了“粪污收集处理中心+有机肥加工点+规模养殖场”有机肥生产网络,并有效探索出粪污能源化利用模式、固体粪便堆肥发酵利用、粪污全量收集生态还田模式、沼气能源利用模式和异味发酵床模式,构建起了“养殖场双向小循环”“乡镇多向中循环”“县域立体大循环”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框架,实现了全县养殖场畜禽粪污减量化生产、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目标。

【复制链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如果您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品的作者尽快与我们联系。电话:0537-2966776,如转载本网内容请注明。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