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动物疫病高发期,也是防疫工作的关键期。为保障畜牧产业健康发展和群众 “舌尖上的安全”,嘉祥县卧龙山街道紧扣 “早、快、严、实” 工作要求,统筹谋划、精准施策,扎实推进春季动物防疫工作,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 一、高位推动,压实责任强保障县畜牧中心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动物防疫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构建 “三级联动” 责任体系。街道主要领导多次在党委会、村居调度会等场合专题部署,明确 “畜牧安全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要求各村防疫工作纳入重点任务清单,形成 “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村‘两委’一线落实” 的工作格局。分管领导全程坐阵指挥,每日调度防疫进度,协调解决难点问题,确保责任链条无缝衔接。同时,街道统筹拨付 9658 元专项经费,足额配备口罩、酒精、自喷漆、靴子、鞋套、防护服、注射器等防疫物资,并为防疫员定制捕禽器、抓羊保护器、牛用防疫专用针具等专业工具,为防疫工作提供坚实物资保障。 二、多维宣传,营造全民参与氛围坚持 “宣传先行、舆论引导”,通过 “线上 + 线下” 双渠道普及防疫知识。线下在主干道、养殖场周边悬挂 “打好防疫攻坚战,守护群众菜篮子” 等宣传横幅 50 余条,在村委会、集市等显著位置张贴《动物防疫告知书》;线上依托村广播每日早中晚循环播放防疫政策,讲解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强制免疫重要性” 等内容,累计播报 800余次。村干部与防疫员入户时同步开展 “面对面” 宣传,发放明白纸 1000 余份,引导养殖户主动配合防疫,形成 “政府主导、群众参与” 的良好氛围。 三、规范操作,锻造专业防疫队伍防疫工作开展前,街道联合县畜牧中心举办专题培训会,围绕 “疫苗储存运输”“免疫注射规范”“个人防护要点” 等内容,对 5名专业村级防疫员进行系统性培训,通过现场演示、模拟操作、答疑解惑等方式,确保防疫员熟练掌握技术要领,做到 “操作有规范、流程有标准”。同时,建立 “老带新” 结对机制,安排经验丰富的防疫骨干一对一指导新手,提升队伍整体实战能力,从源头杜绝 “操作不当、免疫失效” 等问题。 四、精准施策,织密防疫安全网络针对养殖户作息特点,防疫员采取 “错时服务” 工作法,早、中、晚有村干部带领防疫员入户开展防疫,确保 “家中有人、畜禽在圈”,累计入户 1200 余次。各村 “两委” 成员主动带队,协助防疫员核实养殖底数、沟通协调农户、登记养殖信息,形成 “村干部 + 防疫员” 协同作战模式,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在普防过程中,坚持 “科学防疫、分类施策”,对患病、怀孕等特殊畜禽建立专门台账,标注养殖地址、畜禽种类、暂缓免疫原因等信息,待畜禽状态适宜后第一时间 “补针”,确保应免尽免。防疫员随身携带《免疫登记表》,详细记录每户养殖数量、疫苗种类、注射时间等数据,同步更新至街道畜牧防疫数据库,实现 “村不漏户、户不漏禽、禽不漏针”,目前辖区畜禽强制免疫覆盖率达 100%。五、闭环管理,筑牢安全长效机制 建立 “防疫 + 监管” 双轨机制,在推进免疫工作的同时,同步检查养殖场消毒设施、粪污处理等情况,指导养殖户落实生物安全措施。对防疫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实行 “清单化” 整改,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形成工作闭环。下一步,街道将持续强化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定期开展 “回头看”,巩固防疫成果,以扎实举措守护畜牧产业安全、群众食品安全,为乡村振兴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