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无障碍阅读
首页
济宁畜牧政务公开互动交流办事服务行业动态畜牧科技
当前位置:
首页
> 畜牧科技 > 禽业科技
鸭衣原体病的治疗

发布日期:2017-07-05 09:19:33来源:畜牧局字号:[ ]

    本病又称鸟疫,是家禽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因自然界中野鸟和鹦鹉对本病感染率高,故又称鹦鹉热。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而且可在鸭、鸡、火鸡中流行和爆发。在国内雏鸭、肉鸽中都有发病报道。
  衣原体可感染人,引起人的沙眼和性病,属于人兽共患病。 本病病原是鹦鹉热亲衣原体,是介于立克次氏体与病毒之间的一类微生物,具有严格的细胞内寄生。病原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药物均能将其杀死。但其在干燥的粪便中可保持数月的感染力。
  1、 流行特点:不同品种的家禽和野禽都能感染本病,幼禽最易感染,主要传播方式为空气传播。病禽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干燥后随风飘扬而引起空气传播和感染;从受伤的皮肤伤口侵入也可引起感染;螨类和虱类等吸血昆虫也可成为传播媒介。
  2、 临床症状:急性病鸭症状严重,病鸭步态不稳、发生震颤、食欲废绝,排绿色水样稀粪,眼和鼻孔流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使眼四周羽毛凝成分泌物的结痂。随病情发展,病鸭明显消瘦、肌肉萎缩,后期则发生惊厥死亡。
  3、 病理变化:剖检可见气囊增厚、结膜炎、鼻炎、眶下窦炎,偶尔可见到全眼球炎和眼球萎缩变化。病鸭胸肌萎缩和全身性的多发性浆膜炎;常见到胸、腹腔和心包腔中有浆液性或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脾肿大、肝周炎、肝脾偶见到灰黄色小坏死灶。
  4、 实验室诊断:本病在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上容易与禽大肠杆菌病、禽支原体病、禽流感等相混淆,火鸡衣原体病容易与火鸡巴氏杆菌病相类似,所以确诊本病应该依靠实验室检验。方法是取病料肝、脾、心胞、心、肾等组织制片,姬姆萨染色、镜检,衣原体的原生小体呈红色或紫红色,网状体呈蓝绿色。
  5、 防控要点 预防措施:当前尚无可靠的疫苗。预防本病要依靠综合防制措施。严格执行防疫制度、加强禽类鸟类的检疫,杜绝传染源的传入,保证禽舍内外、场地的清洁卫生和消毒,严禁所养家禽与野鸟接触。 隔离与消毒:一旦发现可疑病例,要及时隔离治疗,并进行快速诊断,必要时全部病禽扑杀销毁,粪便及各种污染物要进行焚烧和彻底消毒,工作人员要做好安全保护。 药物防治: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红霉素等对衣原体较为敏感,以四环素类效果最好,大群防治时,可在100千克饲料中加入药物20-30克,每升水中加0.1-0.2克,连服或连饮3-5天。

【复制链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如果您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品的作者尽快与我们联系。电话:0537-2966776,如转载本网内容请注明。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