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20周,猪价触底反弹,或开启回暖之路 第20周(5月14日-5月20日),据全省26个集贸市场价格定点监测,本周我省生猪价格触底反弹,开始回暖。第20周,我省生猪价格为9.93元/公斤,同比降低27.09%,环比回升0.81%;猪肉价格为19.39元/公斤,再创年内最低价,同比降低23.54%,环比回落0.92%。猪粮比价为5.20:1,同比回落34.69%,环比回升1.34%。生猪养殖跌至亏损线以下,亏损日趋加重,据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调研了解目前自繁自养场每头猪亏损超过200元,为2010年以来最大亏损额,有部分猪场开始提前淘汰经产母猪。 仔猪价格继续回落,截至第20周末为20.11元/公斤,同比降低33.56%,环比回落1.32%。去除三个无效数据,最高价为29.00元/公斤(兰山区),最低价为13.00元/公斤(莱芜)。本周仔猪活猪比价为2.03,同比回落8.78%,环比回落2.12%。目前看养殖户补栏动作趋向消极,仔猪价格急速回落,造成仔猪在整个生猪养殖过程中所占成本逐渐降低,需要养殖户慎重考虑,灵活把握成本变化趋势。 猪价在连续下降16周之后,终于触底呈现回暖气象。从供给方面来看,一方面当前行业产能预计将低于2014年水平,猪价前期大幅下跌主要由于年前大猪积压叠加年后消费淡季影响,目前已完成了阶段性的库存出清。随着大猪消化完毕供给将逐步偏紧,猪价反弹的基础已经确立;另一方面,由于冬季仔猪存活率偏低,历史上5月-8月份是猪价季节性上涨期,根据2008年以来的历史数据显示,平均上行幅度约20%,预计本轮猪价涨幅将达到20%左右。同时从消费上来看,随着天气转热,生猪生长速度放缓,暑期消费,尤其是受世界杯的事件催化影响,有望对需求形成拉动效应。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将于2018年6月14日-7月15日举办,作为四年一度的世界足球盛会,吸引了数以万计的足球爱好者关注,同时也将拉动相关烧烤小吃的消费,如羊肉串、猪肉串等,推动肉类消费的热潮。企业开始备货需求,拉动生猪价格在底部盘整近2个月后,迎来反弹。 不确定因素,关注当前中美贸易谈判达成共识后,猪肉进口有可能带来的影响。 二、第20周,鸡蛋价格震荡回落 第20周我省鸡蛋价格上行乏力,震荡回落。全省鸡蛋销售平均价格为7.39公斤,同比增长53.64%,环比降低0.40%。就全省监测的26个价格县来看,其中最高价为7.80元/公斤,最低价为7.00元/公斤,蛋鸡配合料价格略有回落。 目前并非消费旺季,随着五一节蛋价上涨,销区到货增加,偏高的零售价抑制了走货速度,短期蛋价偏弱震荡,但因生产端库存不多,跌幅或有限。预计短期内鸡蛋价格以稳中偏弱调整为主,但后市来看蛋价继续降幅空间有限,下行动能不足。一是从供应的基本面来看,4月份在产蛋鸡存栏量继续走低,根据山东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对75个监测村和37个规模场蛋鸡存栏数据的统计监测,2018年4月,监测村在产蛋鸡存栏量为243.64万只,环比减少1.41%,同比减少9.53%;从规模场数据来看,在产蛋鸡存栏量为224.56万只,环比减少1.11%,同比减少8.59%,短期内供应偏紧形势不改,蛋价上行动力抬升;二是随着学校开学及企业开工,下游需求有所恢复,对于蛋价有所支撑,预计鸡蛋价格窄幅走低后趋稳,4月份鸡蛋价格仍具有小幅上调趋势。但是监测发现,4月份淘汰鸡和死亡率增加,鸡蛋产量环比减少。 本周蛋雏鸡为2.82元/只,同比升高32.39%,环比回落0.35%。 三、第20周,肉鸡价格回调,向好趋势不改 第20周,肉鸡价格居高震荡,但后市向好趋势不改。据监测,截至第20周末,我省活鸡价格为8.99元/公斤,同比升高27.16%,环比回落0.11%;白条鸡价格14.44元/公斤,同比升高17.30%,环比回升0.49%;雏鸡价格为2.53元/只,同比升高197.65%,环比回落0.39%。前期鸡苗报价偏低,当前种鸡存栏偏低,预计商品代鸡苗价格即将上涨,并且7-10月涨幅有望扩大,父母代鸡苗价格大概率也将伴随商品代鸡苗价格同步上涨。2018年监测企业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量12周开始略有下行,且从监测企业后备父母代种鸡存栏变化来看,预计今年第19-36周监测企业在产父母代存栏量会有较为明显的下降。而历史上监测企业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量与10周后的商品鸡苗价格走势高度负相关,因此我们认为5月中下旬起商品代鸡苗价格预计将迎来上涨,7-10月商品代鸡苗价格预计涨幅扩大,并且父母代鸡苗价格也有望伴随商品代鸡苗价格上涨而上涨。 近期活鸡及鸡肉产品价格回调或是受猪价超预期回调影响,猪价下跌带动鸡肉价格同步下跌。但受到祖代引种连续三年不足,以及新引进的祖代、父母代种鸡比例下调等因素影响,换羽增加供给的影响正在边际减弱。此外,近几年行业低迷表现导致当前很多企业资金状况紧张,扩产能力受限,供给核心指标全国在产父母代存栏当前仅为2000万套,自2017年10月份以来已下降近20%。由于夏季烧烤和渠道备货旺季将于6月后逐步开启,且下游渠道库存较17年显著下降,并处于偏低水平,毛鸡价格获得支撑,预计6月份商品代环节价格将进入上涨期,景气迎来实质性抬升。中长期看,2018年白羽肉鸡行业景气明显好转。 从生产端来看,禽产业链在当前基本面和市场预期都具有边际改善的趋势:一是本年引种预计整体水平不超过70万套,处于紧平衡状态;二是各环节存栏持续去产能化,祖代种鸡、父母代种鸡存栏同比-9%、-13%;祖代在产种鸡存栏、父母代在产种鸡存栏分别同比-1%、-14%,行业供给收缩。同时中美贸易谈判基本失败,贸易环境有利于国内肉鸡产业控制引种和供给,禽链价格反转逻辑得到进一步强化;从高需求端来看,春节后的需求淡季将逐步切换到夏季烧烤以及秋季备货的需求旺季,消费旺季拉动鸡肉销售增加,并向上游依次传导至毛鸡价格、商品代鸡苗价格。2018年因商品毛鸡供给减少、鸡肉库存下降等行业趋好因素,产品价格上行有支撑,尤其是产业链中下游:父母代种鸡存栏偏紧。叠加消费旺季,预计鸡价反弹将于5月底平稳展开,6、7月份进入加速期,7-8月父母代鸡苗、商品毛鸡、鸡肉产品价格形成一波产业链价格季节性上涨行情或价格高点。 四、第20周,牛羊肉高位震荡,生鲜乳企稳 第20周,我省牛羊肉价格高位震荡,牛肉回落,羊肉走高。截至第20周末,我省牛肉价格61.09元/公斤,同比升高4.32%,环比回落0.15%;羊肉价格65.22元/公斤,同比升高12.29%,环比升高0.15%。 从活牛市场来看,当前活牛价格继续小幅走低,目前为25.01元/公斤,同比升高5.08%,环比回落0.04%;活羊价格蓄势向上,当前最低价为18.60元/公斤,最高达到33.00元/公斤,全省平均为25.77元/公斤,同比升高22.07%,环比回升0.08%。 牛羊肉价格高位震荡,爬高回落几经反复,这背后是近期牛羊肉价格调节供求的一种市场性行为,通观牛羊肉价格的变化走势,呈现高盘支撑态势,这反映出牛羊肉消费在高增长的累积下已经达到了一个紧平衡的位点,这显示了牛羊肉供求仍然是以市场规律为基本运行规则。后市来看,随着天气转暖,夏季到来,尤其是今年6月份恰逢“俄罗斯世界杯”,世界杯和夏天都来了,必将带火夏夜的烧烤消费模式,推动牛羊肉的消费进入“火热”,牛羊肉价格呈现稳步抬升态势。而且随着牛羊养殖群体数量的下降,牛羊产品品质的进一步提高,牛羊肉消费潜在意愿逐步趋强,这将抬升牛羊肉价格上行动力。预计5月下旬,随着烧烤和高档牛羊肉消费需求逐步提振,以及牛羊肉产品的进一步调整,牛羊肉价格上行动力渐渐聚集,同时也要关注进口牛羊肉对于市场的影响。尤其是中美达成贸易共识后,势必对我国牛肉生产和牛肉消费带来多方面的影响,需要跟踪观测。 截至第20周末,我省生鲜乳收购价为3.48元/公斤,同比回升1.16%,环比持平。在我省监测的26个县中,剔除两个无效数据,有14个县的价格高于全省平均价格,其中最高价格在阳信县,为5.00元/公斤;最低价格出现在莱芜市、章丘区和兰山区,为3.00元/公斤,最高价与最低价差值为2.00/公斤,差价比上周略有缩小,奶业整体发展度差异度没有明显变化。 本周奶价高位企稳,与国际奶价变化有着较强的关联度。4月海外大包粉价格环比基本保持平稳。5月1日最新拍卖指数同比增长9.4%,环比减少1.1%。目前全脂乳粉3231美元/吨的价格低于国内生鲜乳售价。目前全球原奶主产国奶价基本位于奶农成本线之上,预计主产区大幅减产意愿不足。 从国内来看,春节过后国内奶价如期回落,4月保持低位,一方面天气回暖奶牛单产逐步恢复,另一方面需求旺季过后,企业开始调节生产日期,对生鲜乳需求阶段性减少。据山东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对监测的56家规模奶牛场数据整理发现,截至4月底,监测牧场奶牛总存栏呈现逐月降低态势,目前奶牛存栏24113头,其中能繁母牛存栏13911头,环比分别回落2.85%、2.26%;但同期奶牛单产水平却出现增长,4月份监测牧场奶牛日单产平均为20.52公斤/头,环比增长1.92%。进入5月份,天气转暖奶牛进入产犊旺季,奶产量随之增加,原奶供给能力呈现阶段性增长,短期供给量仍在放大,原奶供求有望进入相对宽松态势,加之需求趋弱,优质原奶在充裕供给下难有价格上涨驱动力,甚至不排除继续下行的可能。养殖户应做好节本增效措施。 五、第20周,玉米豆粕继续回落 第20周,我省玉米、豆粕继续回落。截至第20周末,玉米价格为1.91元/公斤,同比升高11.70%,环比回落0.52%;豆粕3.25元/公斤,同比升高5.86%,环比回落0.91%;小麦麸1.60元/公斤,同比升高5.26%,环比持平;进口鱼粉12.54元/公斤,同比回升4.59%,环比回升0.08%。受饲料原料价格调整和养殖行情的影响,相关的畜禽配合料价格呈现企稳回落态势,本周我省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为2.76元/公斤,同比升高1.10%,环比回落0.36%;肉鸡配合料价格为2.83元/公斤,同比升高1.80%,环比持平;蛋鸡配合饲料价格为2.54元/公斤,同比升高7.17%,环比回落0.39%。 就玉米而言:进入5月份后17/18年度玉米收购也基本结束,受国内产量缩减影响出口量调减30万吨从而影响17/18年度玉米产需缺口预测值由上月672万吨缩减至642万吨。考虑到17/18年度玉米收购基本结束,我们预计后续预测数据调整不会太大,影响18年玉米价格走势的供需格局已基本定型。5月,18/19新年度玉米进入播种期,农业农村部本月开始对18/19年玉米生产数据进行预测。据《2018年5月份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报告》显示,农业农村部预计18/19年度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将调减至34950千公顷,同比减少495千公顷;单产每公顷5995公斤,比上年度减1.6%;总产量2.10亿吨,比上年度减2.9%;消费23060万吨,同比增加3.13%;产需缺口大幅扩大至2007万吨。农业农村部对新年度玉米产量调减的原因有二,一是东北地区大豆生产者补贴高于预期,非优势产区玉米种植面积继续减少;二是东北部分玉米主产区干旱较重,预计将拖累玉米单产;消费调高的原因主要是,受原料成本下降、生猪养殖规模提升和玉米加工产能增加等多因素影响,玉米消费继续增加。我们对玉米价格走势的判断为,18年玉米价格仍将弱势运行,19年供需形势发生改善,价格有望企稳回升。判断依据为,18年国内玉米库存仍然高企,国内外价差明显,国内玉米供需宽松,价格承压,19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展顺利,玉米产量进一步调减,国际玉米价格回暖,国内外价差缩小,进口压力减弱,供需格局有望获得实质性改善,价格有望上行。一方面关注国储玉米去库存,国储玉米仍处高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推进,国内玉米抛储压力中长期内将持续存在。据布瑞克数据显示,2017年国储玉米拍卖数量达6025.82万吨,略低于上年,但成交均价仅1300元/吨左右,远低于1500元/吨的历史低位。2009年至今,除14-15年因国内玉米价格较高拍卖数量较多的两年外,其余年度成交均价高于17年且拍卖数量远低于17年。由此可见,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玉米去库存进程加快,抛储压力不容小觑。据中国汇易发布的玉米供需平衡表数据显示,中国汇易5月对2017/18年度国内库销比的预测值维持上月的108.70%。另一方面关注国内外玉米价差,国内外玉米价差明显,国内玉米价格面临向下压力。据万得数据,2018年5月10日国内玉米现货平均价为1841.25元/吨,进口玉米到岸完税价(CIF)为1668.49元/吨,价差为172.76元/吨,价差仍然明显。据美国农业部2018年5月供需报告显示,美国农业部5月对全球玉米供需预测数据进行调整,全球玉米17/18预测年度的库销比由上月预测的18.50%大幅下降至14.58%。全球玉米库销比已连续两年下降,延续16/17的产销缺口。影响全球玉米价格走势的关键指标是产需缺口和库销比,复盘全球玉米价格走势,2012-2015年全球玉米产需过剩且库销比连年增长,影响国际玉米价格持续下滑,2016年起全球玉米供需趋紧,年中价格开始回暖。中长期来看,随着全球玉米供需情况的持续改善、去库存程度加深,全球玉米价格已经进入缓慢上行通道。 就大豆而言:全球大豆维持宽松,关注近期贸易战美豆加税落地情况。国内大豆方面,近期国内大豆价格继续呈现稳中偏弱的走势,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对进口大豆依赖性较强,从而对国内豆价产生较大影响。当前国内外大豆价差明显,根据万得数据显示,2018年5月10日国内大豆现货平均价为3520.53元/吨,美国、阿根廷和巴西的完税到岸价均价为3332.33元/吨,当前价差为188.20元/吨,价差较上月增加。根据农业部《2018年5月份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报告》显示,农业部本月对已经基本结束的17/18年度大豆各项预估值做出小幅调整,预估产需缺口由上月22万吨扩大至31万吨,18/19预测年度大豆产需缺口为50万吨。国际豆价除影响进口量外,从大豆压榨加工企业的角度来看,加工原料主要依靠进口大豆,国际豆价也是影响国内加工企业经营成本的最直接因素。国际大豆方面,受阿根廷大豆减产影响,美国农业部在近期发布的2018年5月供需报告中下调17/18年度全球大豆库存量至86.70万吨,全球大豆供需格局整体仍然偏宽松,大豆价格仍然承压。 重点关注中美贸易:中美贸易谈判达成共识,中美双方将在能源、农产品、医疗、高科技产品、金融等领域加强贸易合作,我们预计大豆、玉米、高粱、牛肉、猪肉等农产品进口将加大:①大豆产业链进口依存度较高,区域间进口量在南美和北美之间将寻求新平衡,北美进口量将加大,对总量影响不大。②玉米产业链,玉米和替代物进口量可能会增加,如继续保持玉米关税配额,玉米替代品进口将有可能放松:高粱进口双反已经终止,DDGS双反取消的可能性增大,如取消这两项双反,预计进口量将不低于1000万吨。 (山东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 胡智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