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蒲莲猪又名“五花头”、“大褶皮”、“莲花头”,属于华北类型大体型猪种,繁殖力高,耐粗抗病,适应性好,哺育力强,肉质良好。因耳如蒲扇,额部皱纹如莲花形,而被称之为大蒲莲猪。主要分布在嘉祥、汶上和任城等县市区。 大蒲莲猪体型较大,外观粗糙,结构松弛,在后肢飞节之前及前肢肩胛骨后下方各有数条较深的皱褶。分为长嘴型和短嘴型。长嘴型又称“黄瓜嘴”,体型稍小,耳下垂到嘴角,额部皱纹浅,嘴长约30厘米左右;短嘴型又称“莲花头”,体型大,皮松,嘴微翘,嘴长20厘米左右。被毛黑色,皮厚毛密,有绒毛,鬃毛粗而密,长约12厘米左右。胸部狭窄,单脊单背,背腰较长,多呈凹形,腹部下垂,斜尻。体型特点是“纵看一条线,横看一大片,一步三摇摆,奶头拖地面”。 12月龄体重公猪114公斤左右,母猪120公斤左右。 大蒲莲猪性成熟早,繁殖力强,利用年限长,母猪三、四月龄即发情,五月龄以后开始配种。一般初产8-10头,经产10-14头,产15-19头者为数不少,最多有达33头者。大蒲莲猪护仔性好,哺乳期内仔猪很少死亡,母猪利用年限6-8年。育肥性能好,能粗能细,在优良的饲养条件下生长快,在粗放下可以耐受。农村饲养日增重441克,按瘦肉猪低营养水平饲料方饲养,7.4月龄出栏,日增生558克。料肉比3.25:1,屠宰率70.4%,瘦肉率46%。肉质鲜红有光泽,系水力强,肉质良好,肌间脂肪分布均匀,肉味香醇。与瘦肉型大约克猪、长白猪、杜洛猪杂交,配合力良好,日增重与饲料利用率均表现明显杂交优势。是生产优质猪肉不可多得的原始材料,有着十分广阔的开发前景和重要的育种利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