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无障碍阅读
首页
济宁畜牧政务公开互动交流办事服务行业动态畜牧科技
当前位置:
首页
> 畜牧科技 > 特种养殖
老养鱼村如何焕发新活力?

发布日期:2025-08-22 11:29:00来源:农民日报字号:[ ]

夏日的沱江携着友谊村的渔歌向前奔涌了数百里,水流在川南丘陵打了个旋——四川省富顺县东湖街道卷坝村展现在我们面前。与上游的友谊村一样,卷坝村早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养鱼,已经有40多年养鱼历史,曾是西南最大的淡水鱼育苗基地,有过年产值过千万的辉煌。不过,当下卷坝村的水产养殖业正在面临艰难转型。卷坝村村史馆内详细记载了村子水产养殖业的缘起和发展:

小试牛刀——卷坝村人多地少,20世纪80年代初,杨必财、杨必未等村民利用在县鱼种站打零工的机会,学会了养殖技术,并进行鱼苗养殖销售,收入比种植水稻高出许多,尝到了甜头,但此时规模小,效益还是较低。

初具规模——2006年,卷坝村投资了数百万元,整治鱼池、引进鱼种、新建稻鱼工程。2007年,精养鱼池500亩,产鱼苗3亿尾,远销省内外。

锋芒毕露——2010年左右建成水产苗种养殖面积1200亩,年产鱼苗5亿尾,成鱼300吨,成长为全省规模最大的水产苗种生产基地,被确定为国家级鱼苗标准化建设示范村。

现年61岁的4组村民周登才也曾风光无限。年轻时,他领办过乡镇企业东湖机砖厂。2000年后开始学着养鱼,从几亩逐渐扩大到20亩,成了村里水产养殖大户。“鱼苗买回来就针眼那么大点,一般养到南瓜子大小就可以卖,这不仅是个技术活儿,还是个体力活儿。”周登才说话响亮,在村里很有威望。

“一年赚20多万元没有问题,但儿子宁愿在镇上开理发店也不愿意回来接班。”虽然对事业后继无人有些无奈,但周登才仍然表示理解,“确实太辛苦了,晚上连囫囵觉都睡不了,年轻人都不愿意干。”

“养鱼人老了,谁来接班?”周登才面临的情况在村里是普遍现象。

去年,周登才所在的卷坝村4组决议将全组的200多亩鱼塘和其他耕地按照1300~1500元/亩的价格流转给成都舜锦合作开发。虽然有些不舍,周登才顾全大多数乡邻的意见还是交了塘,但闲不住的他又从其他村民组盘下了鱼塘继续干。

8月初记者采访时,村委会前的上百亩鱼塘已经放干了水,挖掘机正在塘里作业,舜锦公司投资正在把鱼塘改造为标准化的大鱼池。据村民们说,该公司老板是富顺人,在成都经营农产品配送业务,将把这里打造为企业的水产品基地。

卷坝村党总支书记牟清和介绍,如今的卷坝村是个合并后的大村,全村14个村民小组,水产养殖集中在1~4组。那么,其他3个组又将何去何从呢?东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事处主任彭万松表示,不会放弃,下一步仍然会加强政策支持,助力产业升级。

比起承压前行的水产业,近些年,卷坝村也有不少利好。

一是交通更便捷了。今年6月16日,富顺县福源灏特大桥正式通车。这座全长1146米的大桥让离富顺县城只有2公里的卷坝村一脚油门就能刹进城。二是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开始崭露头角。卷坝村内有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福源灏民居。这座拥有99间房屋,48个天井的百年建筑曾被作为政府驻地、医院、学校使用,如今不仅引进了军农文旅项目,县里还对其进行了重新修缮。这个暑期,已经吸引不少中小学生来体验短期军训。

“县里十分重视,未来将对其加以保护利用,这对卷坝村来说是一件大好事,流量来了,说不定就能为水产养殖业带来新的机遇。”牟清和说。

在富顺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沈吉伟看来,相比近年来其他养殖业的价格过山车,水产养殖的市场价格相对平稳,助农增收效果较好,不仅不应该放弃,还应该花大力气培育,况且卷坝村水产养殖主攻鱼苗繁育,处于产业链附加值相对较高的环节,下一步还是要抓住人才这个关键因素,为产业升级提供有效支撑。


【复制链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如果您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品的作者尽快与我们联系。电话:0537-2966776,如转载本网内容请注明。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